總統大選倒數7天,總統中彈,追凶查案,能在投票日前真相大白?
取材自20年前轟動寶島社會、引發國際關注,沒有一個台灣人不知道的真實事件。劃破肚皮的1道傷口,現場遺留的2枚彈頭與搭不起來的2枚彈殼。
重操舊業的神射狙擊手小艾 VS 退休轉職的前刑事局警官老伍。
===以上文字摘自讀墨===
《第三顆子彈》是《炒飯狙擊手》的續集,同樣的主要角色老伍和小艾。這次,張國立老師要正面迎擊的,是三一九槍擊案。
這場發生在二十年前的槍擊案(本書中文版出版於2024),對台灣政局的影響之深,相信不需要我多說。只是,畢竟時日已久,為避免真有這麼青春洋溢的讀者不知道這件事,維基百科的連結在此。
把政治立場放一邊。我相信許多推理迷,當年一定都對槍擊案最後的結案非常不滿意。特別是李昌鈺博士那五個「不知道」,還有嫌犯的莫名其妙溺斃,都讓人不禁大聲呼喊:也未免太方便了吧!
我當年就想,這種爛劇情,漏洞百出,真相沒有大白就急著結案,簡直就像只寫了上集的推理小說,由華生領銜主演。我等啊等,期待什麼時候會出下集,不知從哪來的名偵探福爾摩斯找出了真相,還給大家一個明明白白。
結果期待當然是落空了。對某些人來說,這個案件必須得破案,但這不全等於必須得追究出真相。
想不到,有人在二十年後把這個案件寫成推理小說,不分上下集,一口氣把案件的來龍去脈,能說的不能說的,全掀開來給讀者看了。
沒錯,這個故事不閃不躲,給了槍擊案一個清楚明白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只屬於故事,我不敢說它比當年的結案報告更「真實」,但絕對比當年的結案報告更有意思。
真要說的話,作者稍稍改動了一些關鍵設定。例如,副總統在槍擊事件中的消失,還有淡化了境外勢力可能的影響,我認為是作者在小說創作中做出的取捨。除此之外,張國立老師對人心和政治權力鬥爭的洞察和掌握,我認為都讓這個故事非常具有說服力。
撇開實案,回到小說論小說。這次的閱讀,我特別留意到張國立老師在塑造人物上的功力。所有的人物塑造都用演的,不用說的。我聽過許多老師的訪談,他常常聊著聊著,就突然「舉個例子」,然後給聽眾一個非常精采、有意思的小故事。
這本書的閱讀經驗也是這樣。張國立老師說明文字的使用極為節制,常見插入一段精彩的動作描述或對話,把人物個性和處境刻劃的清清楚楚,栩栩如生。這種待遇可不是僅限於主要角色,一些次要角色同樣讓人一見難忘。
這種隨時就能「舉個例子」的寫法,真的很考驗作者的人生閱歷,這樣老練的文字,也只有張國立老師這樣老練的作者才寫得出。
更難得的是,這種光演不說的寫法,有些時候難免拖慢了節奏。但這本書的節奏卻極為快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這麼快節奏的故事推進節奏下,我有時候都只能用調整閱讀節奏的方式來確保自己跟上了。
七天的時間,發生這麼多事,角色多,情節轉折也多,人物對話高來高去,卻還能寫得清清楚楚,給讀者足夠多的線索,卻又不過分低估讀者的智商,寫作技巧實在高明。
小艾和老伍在故事裡還是非常活躍。特別是小艾,這次我覺得他幾乎是千變萬化,無所不在,簡直是現代版的亞森羅蘋。
聽說這個系列還會出個幾集,張國立老師用這一組角色陸續挑戰台灣知名懸案,我萬分期待。
真相,在現實中可能永遠等不到了。但是好在我們在故事裡,還是有著因為不同的原因,不知變通地尋求真相的英雄,能夠帶給我們一絲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