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屆台推徵文獎作品集 –《腳踩金庫!近捷運秒殺兩房》 by 蕗舟、謝東翰、馬丹尼、懶神、吳非

by 不藍燈

投稿數量再創新高,跨類型推理的激烈碰撞;創作者回歸初心的園地,出道作家亟欲爭取的殊榮。

連續舉辦超過20年的華文短篇推理小說獎,第二十二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入圍作品集。

===以上文字摘自讀墨===

又到了台灣推理作家協推出徵文獎作品集的時候了。這一屆據我所知,是投稿件數最多的一屆,來到嚇死人的110篇,可以看出這個獎項越辦越盛大,也可以看出華文推理的創作能量越來越豐沛。
這麼多來稿,真是辛苦評審了。Respect!
量變有可能會帶來質變,這本徵文獎作品集會不會也是品質最高的一本?
以下,我按照慣例針對五篇入圍決選的作品,提出個人一點小小的看法。

〈吳服店假人殺人案〉 by 蕗舟

這是一個日治時期的故事,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對日治時代很有愛,花了許多的心力考據,大量用詞帶有時代風味,利用文字把當時的氛圍帶出來。
故事本身小巧精緻,詭計不複雜,但也算有法有度。
作者花了大篇幅塑造偵探角色,把姊弟二人組描寫的活靈活現。只不過,我倒是覺得這個殺人案本身其實值得挖掘的人性或是社會現實還有很多,或許可以把筆墨分配給更多其他的角色,讓這個事件更加厚實。

〈腳踩金庫!近捷運秒殺兩房〉by 謝東漢

作者本書就曾做過房仲,深諳這個職業箇中滋味,人物刻畫生動,職人經歷讓角色活了起來。只可惜,這樣現實感強烈的作品,個人感覺案件本身卻有點不現實。
詭計方面,解謎的部分還算中規中矩,不過後來的翻轉倒是讓我小小驚訝了一下。
這個故事勝在人物塑造和彷彿就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真實感。

〈信與誠〉 by 馬丹尼

作者馬丹尼在訪談中提到,監獄電影是他成長過程中的養分,也親身訪談了一些人以蒐集資料。
的確,這個故事讀起來很有香港監獄電影的味道,我讀得很開心。敘事口吻也有點意思,像是一個說書人在講故事,印象中近期許多香港也是用這樣的口吻在說故事。
要挑毛病的話,這個如同魔術般的手法似乎有點不太合理,太過仰賴巧合和一些想當然爾的推測,讓我想起漫畫或是一些早期古典推理的手法,和整個故事的調性有點衝突。
回到人物上,那樣的背景和實力,想要達到目的,應該有更簡單的辦法才對。

〈勿往密室藏匿凶器〉 by 懶神

這是個背景在澳門的故事,作者也是澳門人。
對於人物的塑造不錯,雖然作者本人在訪談中提到,他在這個作品裡刻意弱化了人物以凸顯詭計,但我閱讀時並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只覺得渾然天成。
說到詭計,我認為這個作品是本屆入圍作中最用心提出謎團,然後破解的一部。偵探提出的兩個破案假說接連觸礁,然後再翻轉,讀起來非常過癮。警察的角色被弱化了,不過因為是第一人稱,警察也有強有弱,從一個片面去看案件,我認為沒太大問題。
突然覺得,安樂椅神探真的很適合寫成短篇的題材。神探不勘查現場,透過他人的陳述來讓讀者了解案情,作者可以理所當然地聚焦在該聚焦的地方,其他地方便一筆帶過,解決了短篇故事在有限篇幅下,很容易顧了角色顧不了詭計,顧了詭計又顧不了情節的麻煩。

〈傷心棋〉 by 吳非

篇名取得滿有意境,我很喜歡。
這是個背景在架空世界,但很類似古代中國的故事。
作者說文言文寫作給他帶來不少挑戰。其實在古代中國,不同時代的文字風格也很不同,通常並不好讀,不只作者,給讀者的挑戰也不小。
我閱讀這個作品倒是沒有任何障礙,雖說有些詞是古代用法,但也有些感覺像是大陸北方的口語,某些用語甚至有些現代感。
該用什麼樣的文字風格呈現故事,其實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寫古代背景的故事,文字當然可以古典,但美學觀點必須是當代的,否則讀者無法進入。這中間的拿捏取捨並不容易,我覺得作者吳非的處理算滿不錯的。
我更欣賞的是,作者不急著推動情節,以人物和景色緩緩推展的作法。故事的整體情調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人物的塑造也很好,會讓讀者對角色的處境感同身受,也會替角色擔心,事態的發展會否成為悲劇。
那個結尾,心都揪在一起了。

聊一下整體的感受。這屆徵文獎作品集的題材非常多元,論時代和文化背景,有日治時期的台灣、現在的台灣、幾十年前的香港監獄、現代的澳門還有類古代中國的架空世界。論角色,除了常見的警察以外,還出現了留學生、房仲、監獄犯人、特種行業從業者和領兵將軍,讓人眼花撩亂。
更棒的是,作者們並沒有輕率地設定角色和世界觀,而是有著紮實深厚的調查研究或日常經驗支撐。這也許是受上一屆好幾篇頗有職人小說風味的入圍作影響,這屆完全沒有輕飄飄一吹就跑的故事,這點我很喜歡。
不過,這屆的詭計濃度相對也比較稀,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只有〈勿往密室藏匿凶器〉,這是好是壞很難說,我個人其實是比較不那麼本格詭計基本教義派,也覺得推理小說的疆界可以寬廣一些,所以滿喜歡這本作品集的整體表現。
也希望大家跟我一樣,都能夠很享受這五個豐富多彩的故事。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