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好的希望 –《千禧黑夜》 by 冒業

by 不藍燈

香港警探 x 冷硬犯罪 x 熱血打鬥 x 社會寫實 x 邏輯推理。

21世紀,你絕不可錯過的香港推理作家。

第十九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冒業首部長篇小說。

千禧年前夕的香港,發生多起一氧化碳致死事件,警探黃菀雯調查後,發現凶手早在一年前便設下倒數計時的機關,並且即將啟動。與此同時,香港電台也收到凶手的恐嚇信。這樁案件不僅顛覆她的理念,也導致她人生的巨變……

從1999到2020,四座國際城市,五個攻擊事件,時代動盪引發人心不安。

他們探求的正義,又是否會如自身想像?

===以上文字摘自===

不是第一次閱讀冒業的作品,但過去讀的都是短篇作品,我粗略的印象是,冒業的創作跨度極大,每個短篇都有鮮明獨特且各不相同的風格,精彩紛呈。

正如作者冒業自承,這是他第一部只有一個作者名字的長篇小說。說是長篇小說,但結構上更像是短篇連作,五個短篇,雖然都是推理故事,但子類型卻各自不同。登場的角色彼此都有關聯,也和香港這塊土地還有香港人緊密依存。

儘管結構是五個獨立的短篇小說,但我更想把《千禧黑夜》視作一個完整的長篇小說。這不光是因為它的故事圍繞在主角黃菀雯四周,其它角色也會跨越篇章出現,帶給讀者驚喜或驚嚇(這篇的夥伴可能是那篇的敵人,角色在時間中的轉變也是耐人尋味之處)。

更重要的是,《千禧黑夜》和陳浩基的傑作《13.67一樣,說的都是香港的故事;《13.67》用倒敘的手法說的是香港在「時間」洪流中的變化,而《千禧黑夜》更把「空間」這個變量加進來,把香港放在全球的框架底下講故事。

貫穿這五個故事的除了香港,還有綽號大學航空炸彈客(Unabomber)的卡辛斯

他的論文《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Industrial Society & Its Future)極具影響力,直接間接轉變了故事中許多角色的思想和人生。一共35,000字的論文,網路上可以搜尋到全文,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著閱讀看看,親炙這種思想的煽動力。

我用很快的速度看了一遍,可以理解為何這樣的思想會有煽動力,但它點出了問題,卻提不出夠好的解方。最近有本新書,可以翻譯為後資本主義的生活》(Life after Capitalism),裡頭的思想我認為更值得一讀。

扯遠了。

對關心香港近年的推理作品的讀者來說,閱讀《千禧黑夜》還有另一層樂趣。

舉例來說,當我讀到「情報科前高級警司關sir」時,簡直興奮地跳起來。這樣的彩蛋在書中還有很多,或許讀者可以挑戰看看自己能找到幾個。

以下我會針對五個篇章簡單聊一下心得。

〈千禧前夜〉

1999年的香港,一切的原點。

中規中矩的香港警察故事,該有的都有,完全可以改編為一個精采的香港警察電影,由知名港星主演。

若以單篇故事而論,只能說是個好看的故事,但並不是特別出彩。

但這是《千禧黑夜》打頭陣的短篇,裡頭的伏筆和人物貫穿整本書,也為香港將來的轉變定了一個錨點。從這個角度再回頭來看這個故事,你就能讀出更多的東西。

這篇的章節標題也很特別,全篇共有九個小章節,第一個章節的標題是;第一章:前因(二)。

這哪招?不是說好是第一章嗎,那個(二)是什麼意思?

閱讀過程中我總是很在意這個(二),但到最後我還是沒能勘破玄機,或許作者可以釋疑一下?

〈器之罪〉

2001年的紐約,悲劇的現場和原諒的力量。

故事的起點是發生在911當天,世貿中心雙子塔附近的疑似謀殺案。

911死了這麼多人,誰會在乎一個可能疑似謀殺的人呢?而且滿地都是死人,沒有目擊者,現場完全被破壞,能怎麼查?

但作為第一人稱主角的私家偵探說:「收了錢就要硬著頭皮去幹。」

這樣的口吻和職業道德,有沒有讓你想起誰?

查案過程中,神秘女子神祕地出現,並送上神秘線索,還神祕地救了一頭霧水的主角。

沒錯,這完全是冷硬派路線的故事。

〈薛丁格之焰〉

2007年的倫敦,恐怖攻擊風聲鶴唳。

這次的案件是前香港皇家警察的私家偵探,和倫敦的蘇格蘭場的警探,和來自蘇格蘭的警察聯手(真像繞口令),破獲勒索以及汽車炸彈的案件。

前面〈器之罪〉是個冷硬派故事,這個故事卻是玩弄魔術手法的類密室事件。放在密閉汽車內的贖金,如何在眾目睽睽下被拿走?汽車炸彈又是什麼時候被放進去並引爆的?

除了漂亮破解了密室,更玩了一手漂亮的翻轉,喜歡不可能犯罪的讀者一定會很喜歡。

〈永遠的少年〉

2011年的日本,跨越大洋追尋潛在的威脅,卻只是一場局中局。

在這個故事裡,冒業用上了「那個」詭計,標題的設計同樣頗具巧思。

不過對我來說,〈永遠的少年〉放在《千禧黑夜》的第四篇,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帶領讀者看見歷史能夠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又能對牽扯其中的人產生什麼影響,鋪陳其中一個角色的心境,讓讀者同理,為最終章做好暖身。

〈約定的地方〉

2020年的香港,警察角色混亂,是非黑白不分的魔都。

故事從1999年,第一篇〈千禧前夜〉的漏網情節說起。「約定的地方」指的是卡辛斯基的理想;全人類擺脫工業社會,回歸原始。

21年後,主要角色們齊聚香港,此時的香港已不是當年的香港,曾經出現過的角色重新登場,也不再是曾經的樣子。

就算是台灣的讀者,大概都略有耳聞這些年香港發生了什麼事,走到了什麼地步。這樣跨越時空的比較,帶給讀者的衝擊性是很強的。但是,站在旁觀的批判角度容易,真正在局中的人才是貨真價實面臨一個個困難選擇的人。

「懂得講漂亮話的人太多,有覺悟為了理念而弄髒雙手、忍辱負重的人卻太少了。」

楊愛最後的選擇,帶給我的是一陣鼻酸。

「約定的地方」不再是虛無的理想國,而是代表了主角群眾人的希望。渺小,但卻真實。

希望香港的朋友們,也能夠繼續擁抱希望。

Related Articles

2 comments

2023 年 8 月 24 日 - 09:56

終於有人發現關Sir哏,(二)的哏還是留待作者解釋。(笑)
謝謝您非常細心的心得。

Reply
不藍燈 2023 年 8 月 25 日 - 06:20

哏很多喲,(二)的答案我也已經知道啦
謝謝妳做出一本好書

Reply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