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冰室》系列台柱之一「望日」個人首部長篇推理小說!
小說內的死亡事件真實上演,是巧合還是謀殺?
作家與出版社簽約後,
作品只出版了上冊,
下冊的出版計劃因銷量不佳而被總編輯擱置,
作者更因合約的掣肘無法與其他出版社合作⋯⋯
為了不辜負讀者的期望,
讓作品完整地面世,
作家決定要借助小說的力量,
把總編輯幹掉?!
台推徵文獎合集《00 37》才剛讀完,還沉浸在五個精彩的故事中。馬上又發現〈安心出殯〉的作者望日正好推出了長篇作品《小說殺人》,馬上迫不急待的追看。
從簡介中知道,這是個出版業秘辛加上殺人加上書中書的作品,這種組合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的東野圭吾〈超預告小說殺人事件〉,收錄在《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惱》中的精采短篇,對於出版業有非常犀利的嘲諷。
但望日的《小說殺人》不一樣,雖然也以出版業的辛酸和扭曲作為背景,但少了戲謔,卻多了現實與小說世界彼此交錯和互相影響,更加的燒腦。
書中書/作中作這種結構,也讓我想起了綾辻行人的《殺人迷路館》。望日的《小說殺人》還是不一樣,讓人迷路的不是古怪設計的建築迷宮,而是一層套一層的邏輯迷宮。
嚴格來說,這個作品不是書中書,而是書中書中書;最外層是望日的《小說殺人》,裡面一層是冼嘉浚的《殺人小說》,最裡面是石松律的《老瀚推理》。
我很不擅長讀這類作品,沒兩下我就昏頭轉向了。但仔細想想,連讀者都昏頭,作者望日該有多強大嚴謹的邏輯能力才能穿梭、游移在一層層現實間不昏頭?
更特別的是,原版作者序(冼嘉浚)和改編者聲明(星塵)讓這個作品各個層次間的界線鬆動、消融,寫好的小說仍是活的,會變動的,和「現實」產生對應。
而末尾的解說及改編筆記(星塵)和後記(望日),更讓人開始疑神疑鬼;我剛剛讀到結尾的真的就是全部的真相嗎?
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望日用上了書內容裡,但「情節外」的細節來埋線索,讓詭計成立。在我個人有限的閱讀經驗裡,從不曾見過這種手法,真是太強大啦!
我這輩子絕無可能寫出這種燒腦的小說,忍不住對望日致上崇高的敬意。
作為一個小說作者,我是個很幸運的人。《小說殺人》中作家遭受到的苦難,我半點都沒經歷過。
有人說,這個作品有點類似望日的半自傳,書中許多香港出版界的狀況,他本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希望他繼續加油,有這樣的才華,一定會破繭而出,華麗變身的。
讀完整個故事之後,心裡總覺得有些不踏實。
我沒有證據,但我總覺得,望日在書裡其實還藏著更多的密碼和線索,等待用心的讀者發掘出來。
心下不安,我打開瀏覽器,在Google搜尋欄鍵入「香港」、「出版社」、「總編輯」、「死亡」…這些關鍵字。
還好,沒有我不敢想的那些事。
但等等,依望日的作風,線索恐怕不會藏在那麼表層的東西裡。
那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