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香港特有的「丁權制度」,推理作家譚劍藉由一起大家族的謀殺案,排布了一精彩絕倫的推理故事。查案、復仇、大家族內的廝殺與鬥爭,立體豐盈的角色形象,充滿戲劇張力的情節,《姓司武的都得死》既是對傳統儒家宗族中「家」這一概念的詰問,也是鬥智燒腦、反轉不斷,直指香港社會體制與時代脈絡的查案之旅。
這個故事的設定很有意思;為什麼有人會想要買凶殺死一整群同姓的人?
對這個家族有深仇大恨,而且很有錢的人?
下一個問題是,為何是現在?因為兇手突然變有錢能夠執行計畫?或是所謂的仇恨是最近才發生或是最近才被揭露?又或是因為殺人的絕佳時機最近才出現?
隨著故事進展,當我知道這個「滅族」行動並不完全成功,漏網之魚好幾隻,又會忍不住思考,凶手究竟是生還者的其中一位(或幾位),還是家族外的人?
不管是誰,這個凶手肯定很病態,很扭曲。因為,我實在想不出什麼樣的動機,可以讓人做這種事。
一個外人難窺的大家族,發生了悲劇,每個家族成員都戴著面具,遮遮掩掩,都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這讓我想起錢德勒的經典,《大眠》。
這個作品也的確有著冷硬派偵探辦案的味道,只是偵探這次不是接受委託,而是他自己就是家族的人,不管他承不承認、喜不喜歡,他都被牽扯在裡面。
這個故事也有點像發生在香港的《朱門恩怨》(Dallas),一入豪門深似海,家族成員彼此爭奪,爾諛我詐,整個家族裡,對於女性地位的漠視,都讓我非常有既視感。
不必是儒家文化圈,這樣的舊時代保守思想其實有普世的代表性。
作者譚劍對讀者閱讀感的掌握很好。我在閱讀時產生的疑惑,通常在一到兩章內就會揭露真相或給出更多線索繼續推進,非常爽快。
這種寫法和我印象中的冷硬派寫法不同,冷硬偵探常常是到處晃蕩,真相揭曉時,收線的可能包含了大半本書前的伏筆。
《姓司武的都得死》反而比較像是動作掛帥的懸疑小說寫法,一個伏筆解開,迅速引領到另一個,如此直到終點。
這也是為何這個作品我讀的非常快,閱讀體驗很不一樣,特別是故事的後面三分之一。
非常精彩的故事,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