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日本兵教我們的事 –《飄零之島》 by 秀霖

by 不藍燈

1941 年12 月,臺灣,被大日本帝國捲入太平洋戰爭,前後動員超過二十萬名臺灣人參戰。送往南洋戰場者,多半有去無回,超過三萬名臺籍日本兵戰死,至少兩萬人下落不明。他們飽受戰火與瘴癘威脅,即便倖存歸來者,因戰後政權轉移以及政治敏感,多數也被迫消音,成為臺灣史上空白的一頁。

戰後臺灣族群間因各自擁有不同的「記憶」而嚴重對立,從南洋戰場歸來的陳繼敘,對其參戰經歷絕口不提,與其孫女陳雅薈因世代經歷不同,想法上有著極大差異。適逢臺灣步入民主轉型,每逢選舉,全臺屢屢為此瘋狂。見到大人們常因選舉紛擾爭吵,陳雅薈從小就與來自「外省」家庭的摯友約定,一同找尋未來解決各種「衝突」的可能「答案」,更立志未來走上從政之路。然而卻在阿公臨終前,陳雅薈卻意外地墜入了一個不屬於她的世界,從此踏上了尋找「答案」的旅程……。

===以上文字摘自===

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作品。

歷史推理這個文類很有意思。

也許有人會想,歷史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哪裡還有謎團可寫呢?

經典的歷史推理小說;《時間的女兒》,完美地示範了歷史推理可以怎麼寫;替歷史人物翻案。

歷史是人寫下來的。而人,其實是個濾鏡,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各種心思和盤算,讓純淨的真相罩上一層曖昧難明。

有句話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我不見得完全贊同這句話,但的確,歷史的書寫充滿了各種詮釋角度,流傳的過程也可能發生各種缺漏、腦補、扭曲,遠遠不是我們以為的真相,唯一的真相。

台灣人對這一定不陌生。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我們對歷史的詮釋可能有極大的差別。這不光存在於當權者書寫的教科書中,同樣存在於各自不同的家族傳承記憶當中。

推理小說最擅長的,是從不合理處找線索,抽絲剝繭去逼近真相。

其實不只是翻案,就算完全沒推翻任何目前的共識,歷史的縫隙裡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未知,等待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透過文獻爬梳、考古證據去填補這些縫隙。

在那之前,小說家也可以用想像力做到類似的事情。這些藏在歷史敘事縫隙裡的未知裏頭,有珍貴的人性和精彩的故事。

小說家運用想像力,可以帶領讀者回到過去,用平視而非俯視的角度去看待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原本曾經讀過但已淡忘,或是根本就被消音、湮沒的事,用一種生猛的姿態撞擊讀者的認知,重新讓我們看見。

唯有回到故事現場,才能真正了解歷史。

這個故事圍繞著台籍日本兵展開。什麼是台籍日本兵?維基百科連結在此,我就不多做解釋。

這些人是日本人?是台灣人?當他們在太平洋戰爭各處戰場上為了日本與盟軍對抗時,心裡在想些什麼?當他們戰死異鄉時,心裡又在想些什麼?有幸活著從戰場回來的人,他們是怎麼看待自己,怎麼看待這場戰爭?

認同的錯亂和轉變,在台灣這個飄零之島的歷史上,其實發生了不只一次。

荷蘭人、中國人、日本人…交替統治這座島嶼、影響著我們的自我認同。

這個故事的結構粗略可以分為兩組交替穿插的章節;太平洋戰爭後期的部分,用穿越的視角近距離描述戰爭的殘酷和荒謬;近現代的部分則採用倒敘的方式,每次跳過數年往前,逐漸接近故事的原點。

這種說故事的方式別出心裁,也充分反映出作者秀霖的推理寫作技巧。故事中沒有神探,卻充滿了謎團和解謎的趣味。

六、七年級生對故事中描繪的近現代台灣,一定能夠跟自身經驗產生強烈共鳴,無論是電視節目、音樂作品、任天堂和電腦遊戲、台灣地景和學校日常等等。但更觸動我的,是那些在年少輕狂時代,曾經發生在教室裡、餐桌上關於政治和認同的爭論。

很多台灣人的政治傾向,是受到記憶,還有「傳承記憶」的影響。特別之處在於,兩代傳承的很可能是不同的記憶,不同族群的傳承記憶更是天差地別。

真的回到那些記憶的原點,我們又會看到什麼?

這也許是寫作歷史故事的意義吧。

讀完這個故事,我推薦一定要仔細閱讀作者寫在後記的東西。真情流露,也是珍貴的家族記憶。

沒有戰爭的天空,是多麼的藍,多麼的漂亮!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