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我參加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氣候變遷因應管理師」的國際證照培訓班的課程筆記。
這個培訓課程一共90小時,12週整天的課程,結訓後通過考試,即可取得證照。
培訓課程一共分為六個模組;
模組二
2-1 國際溫室氣體管理標準與實務 by 蒲樹盛/沈彣穎
2-2 國際溫室氣體減量認可機制與規範 by 許惠敏
2-3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專案 by 顧洋
2-4 能源管理系統與績效量測 by 林冠嘉
2-5 節能措施與再生能源管理 by 鄭名山
2-6 國際溫室氣體管理之碳交易與碳權抵換 by 石信智
2-7 國際淨零排放標準規範 by 郭祥亭
2-8 以循環經濟達成減碳目的 by 溫麗琪
這篇心得筆記是2-4。
講師:林冠嘉
講師林冠嘉是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的總工程師,這堂課其實主要就是在講ISO 50001。這麼短的時間要講規範,很容易流於枯燥,他很努力講得生動,只是時間真的太短,控制的不太好,很多地方沒講到。
內容筆記
前言就不再贅述了,總之節能減碳很重要,而能源部門的碳排更是佔很大的比重(台灣尤其是),所以政府也有許多政策獎勵企業推動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例如取得ISO 50001證書的企業,工業區立體化容積獎勵+1%,公司治理評鑑指標也會加分。
除了台灣,國際上的一些重要氣候倡議和專案,例如CDP、DJSI、TCFD等也將ISO 50001視為必要或是加分項。
能源管理系統認知
能源管理系統的目標:持續的節省能源成本和人力成本。
關鍵10大要點:
- 最高管理階層的支持
- 成立能源改善團隊
- 瞭解組織處境,汲取其他企業節能經驗
- 訂定明確的節能目標
- 精確掌握企業能源使用狀況
- 清查耗能設備運作狀況
- 完善的設備操作管理
- 完整的節能改善方案提案及查核制度
- 監督重大設備運作狀況,及時矯正異常
- 量測驗證改善措施之能源績效
以上10點用我個人的白話理解來說,就是最高管理階層得先支持(1),否則這種看似跟公司主營項目無關的專案一定會死掉。光有主管的承諾還不夠,要落地得要有跨部門的團隊(2)。具體做法,先是現況分析(3),然後訂定目標(4)。接著就要進入到組織內部的盤點了(5)(6)(7),盤點結束後,就可以訂定改善方案和查核制度(8),接著就是監督執行狀況(9),驗證改善績效(10)。
重要條文解讀
組織處境
4.1 瞭解組織與其背景環境
4.2 瞭解利害相關者之需求與期望(包含法規等等因素)
4.3 決定能源管理系統的範疇(包含邊界等等因素)
4.4 能源管理系統(基本上談的是流程)
規劃
6.1 對應風險與機會之行動(決定內/外部議題,以及其利害關係人,然後評估風險和機會)
組織處境實務演練
6.3 能源審查(分析能源使用與消耗、鑑別重大能源使用,包含相關變數、目前績效和相關人員,需定期更新並且文件化)
重大能源鑑別實務演練
6.4 能源績效指標(未必是總能耗,單位產品能耗也許更適當)
6.5 能源基線(每個指標有其基線)
6.6 蒐集能源數據的規劃
績效評估
9.1 能源績效與能源管理系統之監督、量測分析及評估
補充名詞解釋及說明
重大能源使用(SEU);依靠設備重大性和改善可能性鑑別出來,然後針對SEU決定出相關變數、現有能源績效、和相關人員。這樣改善有優先級,也有方向。
鑑別因子;決定那些變數決定了SEU。舉例來說,鑑別設備重大性可以用耗電量(50%)、功率(40%)、自評重大性(10%)加權平均來決定重大性等級。
何時該調整能源基線;
- 能源績效指標已經無法反映組織的能源績效(績效失靈)
- 靜態因子已有重大改變(組織運作的型態已有重大變化)
- 依據先前決定的方法
整體能源管理系統的觀念
待釐清的問題
與我相對比較熟悉的ISO 14064-1比較,ISO 50001更加動態,包含了改善方案。但是鑑別出重大能源使用(SEU)的概念其實很像邊、源、算、報、查裡頭的源,也就是排放源。ISO 14064-1的排放源要盡量完整,但這裡的重大能源使用卻多了一個判斷,更像是類別3~6依照重大性選擇盤查的概念。
直覺來想,新技術應該可以帶給節能許多機會,不過我在目前的流程中看起來,新技術的可能性比較放在SEU鑑別的「改善可能性」裏頭去評估,雖然沒被遺漏,但是否比較被動,無法促使組織更積極去發現新的節能技術?
我的思考
其實這種ISO的規範邏輯性很強,又嚴謹,概念其實跟管理學很接近,如果沒打算成為顧問或是查證員,理解觀念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