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Podcast初體驗

by 不藍燈

今天是我的 Podcast初體驗,不是在別人的頻道接受訪問,而是為了自己(規劃中)的頻道錄製節目。

其實想做YouTube或是Podcast節目已經很久了,大概在2017年左右我就曾經認真的「規畫」過。
記得我還曾經花錢去報名上課,學習聲音表達。老師是知名的廣播人,同班同學現在有好幾個都已經有自己的YouTube或是Podcast頻道並且經營的有聲有色。
我當時想做的,是說書節目,畢竟我喜歡看書,做這個很符合我的興趣。我讀過MBA,很了解競爭者、市場分析和Business Plan那一套,當時Podcast還沒開始大流行,但我知道說書性質的YouTube或是部落格已經有一大堆,我該怎麼贏過他們?我有什麼是他們沒有的?
我想到了,我會寫小說,他們不(一定)會呀。
所以我的構想是;我設計一個角色,是個來自於外星但卻被困在地球的外星人,我用他的聲音說話。
他閱讀後的觀點肯定是與眾不同的,那麼我的說書節目就有了一個獨特的定位,角度也肯定新穎有趣,我同時可以把身為一個小說家的角色設計功夫和說書做結合,讓別人無法輕易複製我(想像中未來)的成功。
想的超棒的,對吧?我在上聲音表達課時就把第一集的逐字稿寫好(有興趣的話,連結在此阿太EP01),練習了好幾遍,錄下來給老師聽,他給了一些建議,也誇獎我講得不錯。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多年以後,我幾個同學有了自己的頻道,我只是在硬碟裡多了好幾個檔案。
怎麼回事?當然工作忙絕對是合理、合法的理由同時也是事實,但我第二集的逐字稿寫到一半就無以為繼的原因,其實來自於我這種玩人設的做法讓我很難做真誠地分享。而且,一邊寫我也一邊懷疑自己;誰會真的在乎這個人設呢?
但最重要的問題在於,我把這件事情想得太複雜了,不符合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原則,所以自己把自己壓垮,根本一集都做不出來。
我翻了翻我的硬碟,除了有第一集的逐字稿,第二集寫到一半的逐字稿,甚至還有七、八個發想到一半的靈感,外加推廣作法跟五年商業模式的規劃。
老天爺!規劃了一大串,行動只有一點點。
想想看,如果瓦基當初一直想著要怎麼和冏星人做市場區隔,而不是勤勤懇懇地不斷規律產出,他能夠有今天的局面嗎?

這次一位老朋友找我一起來做Podcast,讓我又想起了這段經歷。和他聊過之後,我發現他和當年的我是兩種極端,每件我覺得該先思考的事,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都很簡單。
「Podcast的目標聽眾和主題是什麼?」我問。
「就兩個大叔聊我們能聊的話題啊,聽眾什麼的到時候再說。」
「我沒有錄音設備耶,你有嗎?」我再問。
「用電腦或手機就好了啊。」
「我不會剪輯和上架,你會嗎?」我冥頑不靈地繼續。
「我也不會,學一學應該很快吧。」
我們的對話大概就像上面這樣。
我對這種隨興的態度又是羨慕,又是不放心。但,當年的經驗告訴我,我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何不敞開心胸試試他的方式,看看能玩出什麼呢?
於是,今天我們相約來錄音。一共錄了兩集,第一集脫胎自我的文章《世界各地的熱蘭遮》,另一集則是他讀了陸克文的《可避免的戰爭》的心得分享。我們各自主講一集,扮演老高的角色,另一個就扮演小茉,在旁邊提問兼插科打諢。
我們非常隨興。逐字稿這種東西當然是不可能,我死性不改的寫了提綱,但完全沒有照著來,就真是像兩個朋友那樣聊天。
設備啊什麼的,我也是非常克制,錄音前每當我想起這些事,我都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船到橋頭自然直。所以,我帶了一台借來的USB麥克風、手機和我的公司電腦就去了,他也只帶了他的電腦和手機。結果到了現場,發現只有我的電腦有USB插槽,而我的電腦公司又有防火牆,沒辦法下載錄音軟體(對,我們連錄音要用哪個軟體都沒討論過)。最後,我們就把他的手機放在我們兩個中間,用Android內建的錄音功能就開錄了。
效果?我只聽了第一集的錄音檔,當然雜音、回音是有,不過似乎不太講究的人也能接受。第二集因為太長了,所以我們還沒找到方法把檔案從他的手機傳到我這邊,所以我還沒聽到。(對,我們就是這麼誇張。他的電腦是蘋果手機是Android,我剛好相反,電腦是Windows手機是蘋果。)
但重點不在這邊,重點是這個過程我很享受,而且我們已經在路上了。
接下來的剪輯和上架,我們都還不會。所以技術上來說,今天其實不是我的Podcast初體驗,頂多算錄音的體驗。但按照我們這種隨興的風格,我有把握我們一定最終能夠跌跌撞撞但成功地上架我們的Podcast,儘管未必會有人聽。
但是,現在我們動起來了,不太費力氣就有東西可以持續優化,而不是只有拼命生產躺在硬碟裡面發霉,一堆的「規畫」。
做就對了!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