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不可以吃碳水?關於糖和醣的七個迷思

by 不藍燈

糖是什麼?醣又是什麼?常常讓人搞不清楚。

除此之外,我們還常會聽到其他讓人混淆的名詞,例如碳水化合物、澱粉…等等。這些又是什麼呢?還有膳食纖維、寡糖…這些,又和它們有何關係?

許多人對這些基本認識其實是不熟悉的。更別提有許多的迷思圍繞在這個主題。

我這篇文章會先重點介紹各種「飲食中」常聽見的碳水化合物,將它們分門別類,盡可能減少理解的難度。

至於各種碳水化合物在「身體中」的代謝途徑和作用,只會稍微帶到一點,而不是本文的重點。

基本知識建立了,本文的第二部分將會重點破解七個常見的迷思,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對食物的營養成分細節有興趣,可以參考衛福部食藥署的食品營養資料,這篇文章的數據基本上也都是來自這個資料庫。

接下來的文章會聊到比較多的名詞,若是純粹閱讀文字比較不清楚,也可以參考我下面整理的表格。

碳水化合物/醣/糖

先解釋,什麼叫做碳水化合物?糖和醣有什麼不同?

碳水化合物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為化學家先前發現,各種碳水化合物的分子式都可以寫成:Cn(H2O)n,氫與氧的比例始終為2:1,所以碳水化合物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化合物。但後來發現,有些碳水化合物並不符合這個漂亮的分子式,例如鼠李糖(C6H12O5);也有些物質符合上述分子式卻不是碳水化合物,例如甲醛(CH2O)等。

不過碳水化合物精確的定義對我們這篇文章來說,並沒有這麼重要。在食品營養這個領域,碳水化合物和醣,基本上指的就是同一種東西。

至於糖,一般人的想法裡,就是會甜甜的東西。這個定義並不夠精確。

首先引入一個新的名詞;「單糖」。

單糖/雙糖

碳水化合物(醣)的定義比較廣泛,結構可能很大可能很小,而單糖就是最簡單基本的單元結構。這些最基本的單元,可以透過醣苷鍵結合,成為更複雜的結構。

單糖依照所含碳原子數,可以分為三碳糖、四碳糖…到七碳糖。一般食物中比較常見的是六碳糖,包含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它們的化學式都是C6H12O6,但是結構卻不一樣。

葡萄糖是最常見也最重要的單糖,廣泛存在許多食物當中,人體內的血糖和肝糖基本上也是葡萄糖。

果糖的化學結構最能刺激味蕾,因此果糖是所有糖中甜度最高的,大量存在於水果和蜂蜜中。但果糖需要在肝臟中轉換成葡萄糖才能被身體使用。

半乳糖的甜度偏低,而且僅在奶類中存在,同樣需要在肝臟中轉換成葡萄糖才能被身體使用。

而雙糖,是由兩個單醣分子通過醣苷鍵連接而成,常見的雙糖有蔗糖、乳糖、麥芽糖等。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麥芽糖則是由兩個分子的葡萄糖所組成。

寡糖/多醣

多個單糖分子脫水聚合,就變成多醣或寡醣。一般是將含有超過10個單糖分子的稱為多醣,寡醣則含有3到10個單糖分子。

由於結構不同,多醣高分子和構成它的單糖分子性質可以差很大。舉例來說,纖維素和甲殼素都是多醣(甲殼素的支鏈上含有氮),但沒甜味,甚至不溶於水。在人體中的代謝途徑也非常不同。

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消化分解,包含了多種植物性的多醣和寡糖;例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樹膠、抗性澱粉、抗性糊精、菊糖、β-葡聚醣,以及不屬於多醣的木質素及植物蠟等一大堆,簡單可以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不一定是大家想像中那種毛毛的纖維。

代糖

代糖也被稱為甜味劑,是可以取代蔗糖/果糖的替代品,甜度通常更高而且熱量很低。

種類非常多,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某些甜度甚至有可能是蔗糖的數十到數百倍,因此只要少量添加,就能達到想要的甜度。

聊到這裡,大家已經建立起對醣/糖的基本認識。

接下來我會聊聊一些常見的迷思。

迷思一;糖和醣都是碳水化合物,糖對健康不好,對減肥不利,醣也是?

首先,不談劑量只談對健康的影響是沒有意義的。

再來,多醣包羅萬象,包含了膳食纖維等對人體十分有益的物質。

最重要的,糖/醣包羅萬象、無處不在,飲食中完全避開醣甚至糖是不可能的,我們不應該盲目地恐懼。

迷思二;果糖是好糖?

很多人從小被那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洗腦,認為果糖相對於葡萄糖,是更好的選擇。

好糖還是壞糖,其實不能一概而論。果糖必須得經由肝臟代謝,才能變成葡萄糖供身體利用,所以果糖的升糖指數比較低,從這個角度而言,或許對糖尿病友是比較友善的(但也因此容易過量)。

但果糖這種特性其實和酒精有點像,經由肝臟代謝為脂肪,有機會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同時,也會使得體內尿酸濃度升高,對痛風患者不利。

但還是得提醒那句老話,不談劑量只談影響是沒有意義的。

迷思三;減肥不能吃水果?

這個話題之前也聊過,基本概念沒錯,減肥是得盡量避開糖,這當然包含果糖,不過千萬別忘了考慮劑量。

各種不同的水果含糖量、含水量不同,無法一概而論。另外,若吃水果來取代各種蛋糕、餅乾等加工甜點,其實是健康的飲食改變。但若用水果餐取代正餐,有可能缺乏蛋白質或其他重要營養素,那就不好了。

但換另一個問題來問,人是不是一定要吃水果?答案很顯然也為非。在演化過程中,許多地區的人類先祖是沒條件吃水果的,水果內其實也沒有什麼營養是其他食物中找不到的。

迷思四;天然的糖比較好?

許多人會誤以為蔗糖、黑糖或蜂蜜等,因為是「天然」的,所以比白糖更健康。

事實上,根本沒這回事。

舉例來說,若把蜂蜜、黑砂糖、冰糖做個比較,蜂蜜的含糖量稍低,主要是因為它含水分較多(20/100g)。其他營養成分的差異非常非常小。

若我們把含糖再依照各種不同的單糖、雙糖展開,蜂蜜的果糖含量明顯比其他高出一大截,若我們不認為果糖是更好的選擇,那麼蜂蜜就不是更好的選擇。

迷思五;人體不能不攝取葡萄糖,特別是大腦?葡萄糖是唯一能夠通過血腦障蔽的營養物質,所以也是唯一能提供大腦能量的物質?

很多反對低碳和生酮飲食的人會提出這點,不過這不是事實。

血腦障蔽會阻隔掉大分子的蛋白質、飽和脂肪酸…等,但除了葡萄糖,酮體、胺基酸、ω-3脂肪酸…等營養物質其實是可以通過的。

大腦其實不是非要葡萄糖不可。(當然這句話不可以粗暴理解為我建議大家不要吃任何糖類)

迷思六;代糖是人工的東西,所以對健康更不好?

其實代糖有天然的(甜菊糖、羅漢果苷、赤藻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麥芽糖醇…等)也有人工的(糖精、紐甜、阿斯巴甜…等)。

但無論是天然還是人工的代糖,額外添加進食物中都是一種食品加工過程。加工食品我的看法是絕對比原型食物差,但若比較添加代糖的加工食品和添加真糖(果糖、蔗糖…)的加工食品哪個比較健康,就不容易泛泛而論了。

迷思七;代糖會致癌?

WHO將甜味劑阿斯巴甜列為 2B 類的可能致癌物,但若攝入量是 40 毫克/公斤體重以內仍是安全的。

讓我們稍微了解一下什麼叫做「2B 類的可能致癌物」;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致癌物分為 4 級, 2B 類致癌物定義為: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致癌風險等同於咖啡、泡菜、手機輻射、DDT、鉛、鎳金屬及其合金、柴油燃料、汽油等 300 多項物質或職業及行為。

我們再來看一下風險更高的第一類和2A類致癌物都包含哪些東西吧。

1類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如大氣污染、日曬床、黃麴毒素、砒霜、石棉、六價鉻、甲醛、酒精飲料、菸草、加工肉、鹹魚、家具櫥櫃製作、油漆工、橡膠工業及檳榔等。

2A類致癌物: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充分的致癌性證據。對人體雖有理論上的致癌性,而實驗性的證據有限。如丙烯醯胺、無機鉛化合物及氯黴素、高溫油炸、紅肉等。

看完之後我想你的感覺應該跟我一樣;暫時似乎不太需要擔心代糖的致癌性。

最後聊聊我的想法吧。結論先說,碳水不是非吃不可,但也絕對不是洪水猛獸。

首先,有些人說碳水/醣一定要吃,我認為這是錯的。

我們已經知道人體有糖質新生,沒什麼「必須碳水」,就連大腦也並不是非葡萄糖不可。

但碳水的確有它的用處,許多人碳水過量,這些人先不論,但其實碳水對想增肌的人來說不是壞東西,可以促進肌肉合成。對大量運動的族群來說,碳水可以迅速補充肝醣,滿好的。

重點其實還是控制量。

更重要的是,我們吃的是食物,而不是單一的營養素。若是過度恐懼攝入碳水,會導致食物選擇很有限,因此無法長期持續或是缺乏其他營養素,這點其實更嚴重。

至於有糖癮的人,代糖的確可以是逐步減輕糖癮的過渡期的好選擇。等到糖癮的問題解決了,偶爾吃點糖不會怎麼樣的。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