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群媒體上很紅的一種貼文,就是把自己20歲時的照片貼出來,讓朋友緬懷(驚嚇)一下。
我雖然不年輕,不過20歲的時候相機已經發明了,理當也有一些20歲的照片,只不過懶得找出來嚇大家。
我也在思索,這樣的貼文為何會紅,為何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我猜,人都喜歡今昔對照,看見自己變化的軌跡。
照片我就不找了,不過我從2018開始,在個人的臉書上貼出我的新年目標清單。大多數這類新年新希望的貼文都非常熱血,但無論許下諾言時多麼信誓旦旦,這類願望通常不到幾個月就被拋在腦後。
我的不一樣!
我不但年初許願,年末還會檢討!拋在腦後的願望我也得面對,無所遁形。
曾有個朋友說過,他深受我這系列文章啟發。我受寵若驚。這個狠人現在每天在臉書上貼出三件生活中的啟發,已經七百多天了。
前幾天和老朋友吃飯,她也提到很喜歡看我的這系列文章,之前每年都會追看,就好像在看紅白對抗和跨年煙火一樣,很有儀式感。(並沒有!)
我自己回頭看了一下,心情挺複雜的。我的確看到了自己變化的一些軌跡,也感到有點羞赧,自己曾經大言不慚地如此高調。
臉書的格式不方便閱讀,我打算把系列文章整理出來放在這裡。讓想看的朋友方便閱讀,也提醒我自己,我是這麼走過來的。我成長了什麼?又丟失了什麼?
以下原文照錄。
2018 新年目標清單
早起
學習一個新技能
發現一個新興趣
認識5個不同圈子的新朋友
體脂率降3%
去一個沒去過的國家玩
讀30本非小說類的書並記下心得
認真開始一個新事業嘗試
增加影響力
2018年末檢討(系列文)
一
去年此時,我處在某種莫名熱血的狀態下,簡單思考了5分鐘後,就在臉書上宣告了我的2018新年目標清單。此舉一出,立刻讓許多朋友嘲笑:「長這麼大了還幹這種蠢事!」更有人直接要求,年底的時候要來開個檢討會,看看(笑笑)我這年究竟完成了幾個目標!開檢討會這種事我是絕對不幹的,太沒效率了,我直接把我的成果公布在臉書上讓大家笑!這樣豈不更有誠意?
年初就有此打算,除了臉皮厚和血氣方剛激不得外,我也相信,年底得檢討這種壓力,能讓我更認真地看待目標,真的替自己帶來一些正面改變。
這檢討文肯定會很長,預計分好幾集播出,若是對我自虐行為不感興趣的捧油,這陣子建議先掠過我的更新,免得被過度打擾。
仔細端詳我的目標清單,其實有兩個明顯的缺陷;一是許多項目非常模糊,完全不符合SMART原則,不知該如何執行和追蹤;更糟的是,彼此之間也看不出個層次和脈絡,雜亂無章,弄不懂我究竟想要幹嘛。
針對第一缺陷,我初期也非常頭痛,於是慢慢針對目標重新梳理和定義了一遍,之後會一一說明。
針對第二缺陷,我心裡其實是有一些脈絡的,接著我會簡單描述我去年那時的狀況,幫助有興趣的各位了解更多,也作為系列文的暖身。
2015和2016年我過得很辛苦,主要的壓力來源是工作,差點連口飯都沒得吃,在這不多做解釋,總之業績不好的人就是該死!2017年就好多了,我開始有餘暇去盤點和思考我至今的人生,也開始嘗試點新東西。2018我想繼續下去,甚至逼迫自己走得離舒適區越遠越好。所以目標清單裡最常出現的概念就是,新。新的事業、新的技能、新的興趣、新的國家、新的圈子、新的故事⋯⋯就算「新」這個關鍵字沒出現在其中的目標,某種程度上也隱含了這層意義,我要用新的方式來過我的日子,拿回更多的主動權!了解了這個背景,就可以明白為何我在熱血沸騰不假思索的情境下,衝腦而出的是這一些目標而不是其他。也可以了解計畫趕不上變化,某一些目標對後來的我來說,的確已經不再重要了。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明天)開始吧!
二
從最簡單的開始,去一個沒去過的國家玩。
這個目標當然是希望拓展自己的眼界,多看看世界。但因為去年三月份接下了新工作,搬到新加坡,負責東南亞六個國家的生意,這個目標頓時變得太輕鬆了。剛接任頭三個月,我就去了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這四個我原本沒去過的國家,當然你可以說,出差能不能算「玩」有點爭議,不過我另外還去了俄羅斯,年底假期也在馬來西亞的檳城和沙巴,這就貨真價實去玩了。總之,這個目標輕鬆達標。
再來,認識五個不同圈子的新朋友。
這目標是為了逼孤僻的自己走出去,拓展人際關係,但文字其實有點定義不清。何謂不同圈子,又何謂朋友?
我後來嘗試把定義明確,一是工作上認識的人,不管是不是同事,都算同一個圈子,不計算在內;二是所謂朋友,必須要熟悉到至少單獨吃過一次飯。定義明確了,但這個目標本身隨著我的新工作和外派,已經不再重要,搬到不同的國家和高頻率的出差,我逃不掉得認識很多人,有的和工作相關有的無關,我已經懶得計算人數了。畢竟,初衷是要拓展人際關係,這是現在的我完全不必擔心的,總之,無論這個目標達標與否,都已不再重要。
三
再來,讀30本非小說類的書並記下心得。
讀書對我來說本應非常輕鬆,但這個目標的困難在於「記下心得」。強迫自己寫心得,是一種用輸出倒逼輸入的概念,避免讀了半天好像很厲害,但我還是我,沒啥長進。本來我就常用零碎時間讀書,但現在連寫心得都得善用零碎時間,確實有點挑戰。
我的因應方式是,嘗試擁抱電子書。現在我用手機讀電子書,有啥想法就立即切換APP,記下片片段段的想法,隻字片語也好。
這方法讓我2018一共寫了25篇心得,未達標。出乎預期過程並不輕鬆,也許跟我這一年有更多事情得忙有關,而且我漸漸覺得,雖然用輸出倒逼輸入有幫助,但用數字來做為讀書目標,實在不是一個好指標。讀書的重點應該是,讀完了帶給人生一點正向的改變,哪怕一點點都好,這是用數字做指標的盲點。無論如何,我養成了一個新習慣,讀非小說類的書時先讀目錄,思考這本書可能的立論,還有我想從這本書得到什麼,再來邊讀邊寫心得,我自己滿喜歡這個新習慣。
再來,認真開始一項新事業嘗試。
去年此時當我立下目標的時候,其實心裡有個新事業的藍圖。甚至在頭兩個月,我已經風風火火地展開了許多計畫、行動和嘗試。不過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隨著外派,生活上的優先順序起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我暫時沒有心力和時間再做野心這麼大的計劃,這個新事業被無限期的推遲。很顯然,這個目標我沒達成,不過我也沒打算跟自己過不去,畢竟這一年我有了新的生活重心,也看到了很多本來沒看到的東西,把這些東西變成養料,滋養我下一個新事業想法,才是現階段比較要緊的。
四
接著,跟女兒說下一個長篇故事。
簡單說說背景。2017年,我本來打算和夏安一起看大陸劇三國,好好增加一下她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其實是給自己找藉口追劇),沒想到當時五歲多的夏安才第一集剛開始,就被曹操試圖刺殺董卓的橋段嚇到了不敢再看,所以計畫就改成追劇我自己先追,再用說故事的方式轉述給她,淡化血腥場面和一些負面場景的影響。
結果大獲成功。她很愛聽老纏著我講故事就不提了,她現在對三國的熟悉程度比起大多數的成人也不遑多讓;我自己也練就了一張口就是三國段子的功力。最重要的,我們父女享受了許多美好的親密時光,而她腦子裡有了三國這個情節豐富的資料庫後,很多跟孩子不容易說明白的人生道理,我透過三國故事類比也能跟她講清楚,非常受用。
三國雖好,但也只有95集,講完就沒了。我開始挑經典橋段重講給她聽,或是從不同視角去講述同一個故事,深入人物內心去講他們的糾結和掙扎⋯⋯,各種花樣翻來覆去,她依然愛聽,但我總覺得不能停在這裡,於是2018年初立下開始下一篇長篇故事的目標。
剛開始有個想法,我應該要講給她聽自己白家的歷史,也許就從我爺爺講起,讓她對所謂外省人在大時代中遷移到台灣過生活的背景有個了解;再跟她說我老婆家族的故事,這是一個本省家族在台灣奮鬥的故事,對她來說既有親切感又能讓她對自己的根源有更多的認識。台灣和大陸間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對孩子來說太複雜了,或許用故事去接觸到某一個側面,比起灌輸她特定的意識形態要好得多。特別是我們搬到新加坡之後,她在學校開始接觸到來自各國,當然也包括強國的同學,對自己來自台灣的基本脈絡若是沒個了解,我難免會擔心她的觀念被拉著走,或是心裡充滿了疑惑。
想法很棒,但我要有足夠的料講給她聽,得花大量時間去煩老人家和自己做功課整理,野心很大但能力很小時間也不夠,終究這個想法只好擱著。
最後我還是延續講歷史故事的套路,挑選了宋朝的歷史來說,輕鬆買了幾本書,從唐末黃巢之亂、五代十國那段亂糟糟的歷史開始,讀一段講一段,不過因為父女倆都忙,進度實在很慢,講到現在趙匡胤都還活蹦亂跳,夏安也不像當初聽三國一樣興致勃勃,照這速度,我看宋朝319年18個皇帝的故事大概可以講個10年吧。
結論是,這個目標我沒有達標,但我也承認能力有限,暫時無法苛求太多。
五
下一個,體脂率降3%。
這是個令人血脈賁張的目標。2017年6月開始減肥,基本上用的就是低碳生酮飲食的方式。效果非常顯著,頭幾個月我就瘦得很高調,健檢報告也說明各項指數都在好轉,人更有精神,考試都考一百分!年底的時候,我體重少了10公斤,體脂率降了6%!
挾著這股銳不可擋的氣勢,我開始訂我的2018目標,我的想法是,體重我已經ok,不必再輕了(有沒有很欠揍?),接下來要專注在增肌減脂,過去半年我體脂率降了6%,接下來的一年我加點運動,3%的目標應該不難吧?
事實證明,我太樂觀了。
體脂率的測量是需要專業儀器的,我有的只是最陽春的兩點電阻式的體重體脂計,這種機器當然很不準,但我也不打算搞這麼大去買專業的機器。我的應對方式是,用同一台機器,盡量在每天的同一時間,在同樣的衣著狀態下測量,並且把結果記錄在excel中,希望數字就算沒有客觀的可比性,自己跟自己的歷史數據比也還是能有些參考價值。即使是這樣,我也仍可以觀察到數據的偶爾不正常跳動。所以,我決定用月平均的方式來將機器誤差的影響降到最低。
目標轉化之後成為,2018年12月份的月平均體脂率相較於2017年12月份的體脂率,要降低3%。
答案揭曉,我2017年12月的月平均是體重66.5KG,體脂率16.9%,而2018年12月呢,是64.2KG,15.9%,我距離目標有好幾光年那麼遠。
我的學習是,人的身體狀態是隨著你的生活型態有個平衡點的,當劇烈改變剛發生時,身體狀態也會改變得很劇烈,但終究會漸漸平衡。我這一年雖然盡量維持之前的飲食方式,但頻繁的出差和對東南亞食物的不熟悉,的確在執行上沒有2017下半年這麼嚴格,運動方面也不如原本設想的強度這麼高,當生活型態沒有大幅度往好的方向去變化,身體狀態當然不可能大幅度的進步,沒能達標是正常。
六
接著,增加影響力。
這或許是清單中最艱難的目標了。首先,這個目標涵蓋的概念很廣,難以量化。再來,這個目標也不容易拆解成一系列的小目標,落實在每天的生活中。為此,我還買了幾本書來看,試圖建構出自己的架構,但最後我還是沒能建立起一套方便追蹤量化的體系。
這邊僅能列出我記錄下來的一些片段里程碑:
a. 一月份在公司的大型活動中做了一場20分鐘的報告,聽眾大約四百人,投影螢幕有十幾公尺寬,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沒甚麼,但卻是我這輩子講話場面最大、最多人聽的一次。我很認真準備,講完後迴響也不錯,有23個人專程跑來跟我致意(對,我為了量化還一個一個數,多變態)。這應可視為一個可發揮影響力的場合,而我奮力把握住。事實上,我也懷疑能有外派機會,和我這次還算成功的報告有關。
b. 我從2017年6月開始減肥,因為成效不錯,登記在案一共有大約10個人和我聊過之後也或多或少的採用和我類似的方法,當然有的能堅持有的不行,成果各有差異。這應該可視為一個利用結果說話,發揮影響力的案例。
c. 工作上負責的生意金額,從原本在台灣直接負責30M的生意,到現在間接協助100M的生意,必須與更多的人合作,某種程度上應該也可算是影響力的提升。當然這種根基於職務而非實力的影響力最海市蜃樓,一旦換了崗位影響力就不見了。
所以我達標了沒?我也不知道。
七
大家辛苦了,我保證,這是自虐檢討文的最後一篇,明天就來公布我今年的新目標!
接下來同時處理兩個目標,新興趣和新技能。
一次處理兩個,除了因為寫得有點累了,也是因為我並不清楚該怎麼區分新的興趣和技能。講得更清楚一點,去年我有許多新的嘗試,很多行為是我過去不會做的,但,這僅僅是三分鐘熱度的實驗,還是已經可算一個新習慣(要持續多久才算?),還是進一步成為了興趣?甚至變成新技能?我分不清楚,而且也覺得嘗試分清楚的努力很容易落入咬文嚼字的陷阱,並不值得。初衷是很好,不過這兩個目標實在是語意不清。總之,我想嘗試新東西,我也嘗試了,這樣我的初衷就達到了,放自己一馬。
我去年嘗試了哪些新東西?前面聊過,我開始讀電子書,甚至開始聽書、聽得到,也才終於後知後覺的發現youtube和podcast上頭其實有很多很好的內容。我現在跑步、搭飛機、開車、陪女兒入睡的這些時間,都可以有不同而且更有趣的運用方式。為了要降體脂率,我也開始嘗試重訓和HIIT,為了更好的運用時間,我開始活用一些APP來幫助我提升效率和紀錄成果,另外一個很重大的改變,是我開始使用雲端筆記來解放我大腦的記憶空間。想繼續嘗試的東西很多,但時間很少,除了提升時間管理效率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自己清醒的時間。我發覺我在清晨時間的使用質量要比深夜好得多,所以才會有我最後一個目標,早起。
要支持我那麼貪心的目標,早起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給自己明確的目標是,5:59am以前起床開始我的一天就算達標,我每天手機鬧鐘設定五點半,若是成功戰勝自己的惰性,就在APP上面做個紀錄,我檢查了一下,2018年我達成早起目標的天數是166天,達標率45.5%,勉勉強強啦。
2023的我怎麼想
那時候的我,好有衝勁!
回顧起來,2018年對我來說真的是很特殊的一年。新的環境給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年初憑著一股銳氣,我高調但又雜亂地列了目標,花了一整年去釐清和實踐,努力活得精采,我也的確過得很精彩。
滿驚訝的發現,今天的我思考什麼忙些什麼又在意什麼,很多雛型其實在那時就已經出現了。
我想念那時候的我。
想知道我之後幾年是否延續這個做法?又給自己出了什麼自虐的目標?
就一起繼續看下去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