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與零碳能源科技—發展與趨勢〉課程心得筆記

by 不藍燈

這篇文章是我參加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主辦的「氣候變遷因應管理師」的國際證照培訓班的課程筆記。

這個培訓課程一共90小時,12週整天的課程,結訓後通過考試,即可取得證照。

培訓課程一共分為六個模

模組三

3-1 國際淨零新興科技之發展機會與挑 by 彭裕民

3-2 深度減碳與負碳科技—原理與趨 by 蔣本基

3-3 深度減碳與負碳科技—研發與案 by 萬皓鵬

3-4 低碳與零碳能源科技—發展與趨勢 by 林大惠

3-5 低碳電力與零碳電力科技—研發與案例 by 楊明偉

這篇心得筆記是3-4。

講師:林大惠

林大惠老師是成大機械的教授,是熱流組研究燃燒的,讓我想起一些以前系上的老師,很有親切感。

內容筆記

內容非常多,整理起來不容易,這裡僅能挑選一些我比較有感覺的部分摘要。

能源與工業發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氣時代

  1. 1784年瓦特改良蒸汽機
  2. 1807年蒸汽動力輪船
  3. 1814年蒸汽火車頭/史蒂文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時代

  1. 1866年直流發電機/西門子
  2. 1882年燃煤電廠/愛迪生電燈公司
  3. 1885年三輪汽油動力車/賓士
  4. 1903年汽油動力飛機/萊特兄弟

第三次工業革命:電算時代

  1. 1942年核反應爐/芝加哥大學
  2. 1945年原子彈試爆成功
  3. 1945年電子數值積分電腦(ENIAC)
  4. 1957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
  5. 1969年人類登陸月球/阿姆斯壯

第四次工業革命:虛實整合時代

能源利用與減碳路徑

能源利用圖:美國2021的狀況

  1. 大部分(65.4%)的能源是沒有被利用的(Anergy),可能表現為廢熱
  2. 能源不等於電力,事實上只有大約1/3的能源用於發電(36.6%),其餘則是用在運輸(26.9%)、工業用(26%)、家用及商用
  3. 化石燃料還是能源最主要的來源(76.9%),其中石油(35.1%)、天然氣(31.3%)、媒(10.5%)
  4. 若把化石燃料的消耗(76.9%)最為分母,花在發電的佔比是21.3%,其他方面(運輸、工業用、家用、商用)則是78.7%
  5. 核能大約占8.13%,是化石燃料之外最大的能源來源

以上雖然只是美國的狀況,但的確能夠清楚地呈現問題。

  1. 再生能源目前占比非常小,想要取代碳排較高的燃料,路還很長
  2. 化石燃料在發電方面,可以逐漸被再生能源取代,但是在其他用途上的佔比更大,要以低碳排選項去取代的難度可能更高

根據IEA的減碳情境預測,最大宗的減排來源來自能源效率提升(37%)、接下來是再生能源(32%),其實非常挑戰。

有多難,下圖把具體的路徑圖展開來,我不用多說,大家感受一下就明白了。

氫能

氫能產業可以分為三部分;產氫、運輸、應用。

氫的產生可以分為幾類;

褐氫:來自燃煤產生

灰氫:來自化石燃料產生

藍氫:來自化石燃料產生,但碳排被捕捉

綠氫:以再生電力或核能電解水產生

待釐清的問題

我知道能源的效率不可能是100%,而是存在理論的上限,但知道有2/3的能源並沒有辦法被利用,仍然非常震撼。

能源效率的提升很重要,但我的感受上,目前談到能源效率提升,主要還是侷限在使用端;例如更省電的家電等等。

各種不同的能源來源(或說發電方式),能源效率的理論上限應該各自不同,有沒有可能從發電端思考,把更有效率的發電方式作為規劃的考量,或是科技發展的方向?

我的思考

每次看到淨零路徑圖,都會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當然是直覺,但若從數字來分析,其實那種無力感會更強烈。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