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適從,懷疑人生的故事 –《關於殺人這件事…請勿對號入座》 by 馬卡

by 不藍燈

【可米瑞智百萬小說】首獎得主馬卡筆下七篇關於殺人以及被殺的故事,究竟是真實事件還是虛構幻想,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深藏在故事背後的真相,你敢對號入座嗎?

若有些人消失,對你或對世界而言將更美好,你會怎麼做?

七篇模糊善惡邊界的殺人短篇故事集,讓你讀完後──無·所‧適‧從。

===以上文字摘自讀墨===

我是讀了推理小說家李柏青的推薦文,才注意到這本書。

還好,差點就錯過了一本傑作。

「馬卡的文字便像老木工師父的鑿刀,木柄無花、刀刃無芒,外表毫不起眼,一下刀卻是鋒利無比,幾筆線條,雕龍刻鳳栩栩如生,雕人的面孔還會因為太肖似而讓人有點怕怕的。」李柏青這樣說。

作者馬卡已經出版了八部作品,得獎無數,但我卻是第一次拜讀他的作品。這七篇短篇故事讀完之後,文案中說的無所適從是太客氣了,其實會讓人有一種不舒服感。

這個不舒服感來自於,故事描述的生命困境對台灣的讀者來說實在不陌生,我們周圍,或甚至是我們自己,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遭遇或心境,搭配馬卡細膩的文字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刻劃,直指人心的最深處,我們一般不太樂意把心底這種骯髒、腐敗的東西翻出來好好瞧一瞧。

讀著讀著,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代入到那樣的處境。

七個故事,七個悲劇,而且是讓我想起了希臘悲劇的那種命中註定,實在讓人讀了開朗不起來。

好在,馬卡用第三人稱的視角,超快節奏的劇情推進,略帶疏離、旁觀的口吻,都給這些悲劇故事蒙上一層濛濛的色澤。一種剛剛好的不舒服,讓我們一邊說好看,一邊訝異自己內心的波瀾。

〈迷戀卡謬的女人〉

這類題材的作品其實不少,不過馬卡寫出了新意。

中間懸疑的鋪墊很不錯,最後的翻轉也很有力度。

我會想,卡謬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是否比表面上更多?

我很努力從我所了解的卡謬思想裡去找點線索,挖掘出故事可能的隱含意義,可惜我學問不夠,失敗了。

〈不存在的痣〉

表面上是阿法老師和阿雪動人的愛情故事,但是讀者很難不去注意到,平實文字底下的暗潮湧動,實在讓人坐立難安。

阿雪的人生不斷往下墜落,再也走不下去的時候,是阿法老師接住了她,用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方法。

〈醋男〉

和其他故事不同,〈醋男〉的主角龍哥和小莫並不是在社會底層浮沉掙扎的人。

只是,這仍然是個悲劇。

故事走向不難預測,或許伏筆埋的不夠深,但角色的結局還是讓人悵然。

〈房塚〉

讀來最讓我不舒服的一篇,可能打中了我心底最厭惡的事情吧。

整個情節像是一台失速列車,因為各種愚蠢但又日常的理由不斷加速,一路衝向悲劇,撞上無可挽回的毀滅。

角色全都以英文字母代稱,我相信這是作者刻意的設計,以避免代入感太強,讓人太不舒服。

〈第二次母親〉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特別是有過艱辛遭遇的角色,特別讓人同情共感。

但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有人擋路了呢?

各種心魔、隱瞞,想要幸福的心是那麼的強烈,誰又忍心苛責呢?

本書最讓我捨不得又痛心的故事。

〈天才的眼神〉

這個故事的寫法很有意思,中段就先預告結局,然後漸次揭露發展,直到最後一幕的告白,把累積的力量衝到最高。

我很慶幸身邊沒有類似的故事,也得時時提醒自己,人性究竟有多複雜。

〈少女彼得潘〉

只想跟當純的孩子相處的郁秀,像是長不大的彼得潘,只可惜這不是一個童話故事。

這個故事挑戰了我們的刻板印象,結局給我無限的悵然。

讀完之後,開始想起並思考書名的意義。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故事中的人性觸動,找到幾個角色,和自己人生故事的幾段或是整段互相呼應。

角色的掙扎,我們懂。

角色的決定,我們無所適從。

或是,真有人對號入座了?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