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重,該怎麼運動?

by 不藍燈

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你氣喘吁吁地在跑步機上奮戰了幾十分鐘,對燃燒掉的熱量非常期待,可惜現實卻非常殘酷,你消耗掉的熱量其實很有限,連一杯珍奶都沒辦法犒賞自己。

這種經驗我相信許多人都有,真是令人非常沮喪。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漸漸發現,如果想要減重,飲食控制事實上比運動更容易,也更有效果。

這個觀點我也認同,但我更想說的是;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體重計上的數字,而是健康

說健康好像有點無限上綱,太過高大上。不過就是想減重嘛,扯那麼遠幹嘛?

讓我們換種說法:減重或許不需要運動,但,有些人似乎就是可以吃得比較放縱,比較不容易胖,這是怎麼回事?難道真的有所謂的易瘦體質嗎?

要理解這件事,我們得要對身體的設定點理論,還有體內賀爾蒙交互作用產生的影響有些基本認識,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

其實,運動對健康或是減重的影響,熱量從來就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甚至飲食也一樣)

運動(Exercise)的涵義比較模糊,要說清楚運動對健康的影響,恐怕得先做一些名詞辨析。

勞動

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我每天工作都在搬重物/爬坡/走路…等等,運動量很夠啦。」

如果從熱量消耗的角度,這些「運動」可能都消耗了熱量,有些甚至可能還不少,但對健康卻未必有益。(聽過職業傷害嗎?)

事實上,這些都只能算是勞動,以工作產出為最大目的,而非健康的提升。勞動的問題在於它常常是不均衡的,某些地方根本沒有動到,某些地方卻又過度使用,甚至造成傷害。

活動

勞動不以提升健康為目的,因此對健康未必有幫助。那麼我去公園甩手散步,利用機會多爬爬樓梯,提早一站下捷運多走兩步,甚至每天走一萬步呢?

這些當然都對健康有幫助,能夠避免靜態生活造成的危害,但有沒有更有效的方式呢?舉例來說,每天走一萬步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真的需要走到一萬步那麼多嗎?或是反過來問,走一萬步真的就足夠幫助我們提升身體素質,進一步減重嗎?

我比較傾向稱呼這類「運動」為活動。它們很好,但問題是通常強度太低(運動強度不等於有沒有流汗、痠不痠、累不累,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這裡主要談的是相對強度),對習慣靜態生活的人有很好的健康促進效果,但天花板實在太矮,當你開始建立這類活動的習慣之後,你就很難再百尺竿頭,持續從這些活動上取得效果。

競技運動

像是足球、籃球、體操…等等,英文稱作Sports。競技運動通常是為了爭取勝利或是樂趣

而進行,它可能帶來了強烈、高強度的運動效果,但也可能沒有,對身體的刺激不穩定,也很難量化,甚至在身體沒準備好時容易造成受傷。

訓練

Training,這種「運動」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規劃的途徑,目的是身體的某些基本素質的提升,專業的途徑通常會採用產生最佳效果的方式,並且避免受傷。

很明顯,若我們有明確的目的想提升身體素質,我們該談的運動其實是訓練(Training)。

訓練依據目的和手段不同,其實也可以進一步分類。

阻力訓練

目的是提升肌力,增加肌肉量。具體的動作有許多,包含了深蹲、硬舉、握推、肩推、伏地挺身、引體向上等等,可以在健身房,也可以在家或其他地方操作。重點是阻力(重量)要夠大,若是一個動作你可以一次做超過20下,大概就已經很難取得提升肌力或是增加肌肉量的效果了。

耐力訓練

目的在鍛鍊有氧能量系統,並且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耐力。具體的動作同樣有許多,慢跑、游泳、自行車等等。通常得是長距離、長時間的操作才能夠取得效果。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包含了一段短時間超高強度的衝刺部分再加上一段較為舒緩的部分,反覆重複這樣的流程,可以鍛鍊到全面的能量系統(磷酸原系統、乳酸系統、有氧系統),對增肌減脂也很有幫助。具體的動作包含衝刺短跑、TABATA、戰繩等等。

其他訓練

包含了伸展、平衡等等不被包含在前述三種訓練內的訓練。

撇開其他訓練不談,阻力訓練、耐力訓練、HIIT這三種訓練,哪一種比較好呢?我認為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簡單答案,必須依照每個人的生活型態、身體狀況和訓練目標而定,但我還是可以粗略依據三個面向(時間效率、安全性、成本)作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挑選適合自己的訓練組合。

請注意,每一種訓練都有數種不同的操作模式,以下的分析僅能是概括性的,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動作、每個人、每種情境,但多多少少還是能夠提供一些看待這幾種訓練的角度。

時間效率:HIIT優於阻力訓練,再優於耐力訓練

這應該不難理解,HIIT通常無法長時間反覆操作,很快就會精疲力盡。至於阻力訓練,對一般人來說,每週三次,每次一小時的訓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至於耐力訓練,通常都是最花時間的。

安全性:阻力訓練優於耐力訓練,再優於HIIT

這點可能會違反某些人的直覺;「去健身房做重量訓練做這麼重,不是很危險嗎?」

這其實是一個迷思。阻力訓練的正確操作方式是循序漸進的,而健身房的器材設計通常也都非常方便增減重量,只要動作正確,其實是非常安全的。有種說法是,健身房最危險的地方其實是跑步機(或許還可以加上沒有保護槓的握推架)。當然,有專業的教練在旁指導動作會更好,但哪種訓練不是呢?舉個具體的例子;我今年說服了七十幾歲,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母親上健身房,這是我今年很得意的成就,試過的人就知道這有多難。但我可萬萬不敢建議我媽去參加路跑,更別說去練衝刺短跑了。

成本:耐力訓練優於HIIT,再優於阻力訓練

從事大部分的耐力訓練和HIIT,以金錢衡量的成本都很低。至於阻力訓練,健身房有月費,若再加上私人教練的費用,的確是成本比較高。

就如同前面說的,並沒有哪一種訓練最好,而是哪種訓練組合更容易融入你的生活,更適合你。

如果硬要我建議的話,我會這樣說;

首先,盡量將「活動」融入日常,遠離靜態生活。這是低標。

若想要進一步提升身體素質、促進健康,養出易瘦體質,我的建議是以阻力訓練為主耐力訓練為輔,若仍有餘力,點綴一些HIIT作為調劑

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阻力訓練能夠提升的肌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用得上的能力,也是最容易遷移的能力。我們大概很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長跑10公里以上的需求,但我們卻常常需要從地上拿起重物(不就是硬舉嗎?),推開厚重的門(不就是臥推嗎?),把行李放進頭上的置物櫃(不就是肩推嗎?)…這些人體自然的基本動作,都有機會透過阻力訓練來鍛鍊,避免老化所造成的衰退。而肌力建立起來,其實對於耐力或其他方面的能力提升,也都是有好處的。

再者,肌肉量的提升能夠改善身體組成,提高基礎代謝。雖然幅度未必很高,但肌肉量的提升同時也對體內賀爾蒙的環境有改善作用,這點是很常被忽略的。

當然,上健身房請私人教練來指導運動,對許多人來說的確是個負擔,但我仍然建議每週至少一次,讓自己安全的接觸阻力訓練,會是最有效益的投資。

耐力訓練是最方便融入生活的訓練,鞋子一穿就能出門跑步,可以在阻力訓練之外,輕鬆無負擔地加入自己的時間安排。距離長或短是一回事,但只要能夠持續進步,對身體的幫助也會是很顯著的。

HIIT是很有效的訓練方式,但考量它的危險性(還有真的超累!),我建議偶爾安排作為點綴即可。當你肌力有了一定基礎,或是動作模式有了一定的熟悉度之後再來加重劑量,我認為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以上都是以提升身體素質為前提,若你對某些特定運動有興趣,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樂趣,那就盡量去做吧!只要注意不受傷,多動總是好事。

也或許,你可以更進一步,依照我的建議將「訓練」放進日程裡,我有信心,你可以在健康方面得到更多的好處。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Comment